「如果不檢視自己所做的判斷,就會犯下系統性偏誤的錯誤。」

在生活中,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靠著自身直覺在做決定,然而人的心智有許多思維誤區,每一個都會影響我們做決策的準確度。看到人類做決策時有如此多的失誤,使我不禁在心中升起一個疑問:如果失誤無法避免,那我們該如何做決策呢?

書中首篇就提出一個方向:「關鍵在於設法提高答案的可能性,而不是放棄追尋答案。」

這句話也為橡皮擦計畫一書後續的劇情走向做了詮釋,此書帶給人的感覺不同於一般的心理學專著,更是一個描述兩位心理學家在追尋答案的精彩過程,以及對於他們深厚情意誼的見證。

書中的主角,丹尼爾和阿莫斯,是兩位個性大相徑庭的心理學家,丹尼爾個性較為悲觀、行事小心謹慎 ; 阿莫斯則是樂觀、大方又不拘小節的人。

儘管差別迥異,兩人相遇後就成為彼此靈魂伴侶般的存在。同樣來自以色列的他們相知相惜,一起並肩合作鑽研心理學,經常一人先起個頭,對方就可以馬上明白其中的意義,並自然地接續下去。他們破除了多年來經濟學家認定人類是理性的迷思,指出各種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的思維誤區,同時發表了許多關於人類心智運作的學術論文,對各個領域都有著深遠影響。

然而,這樣的關係依舊免不了決裂,阿莫斯日益壯大的名聲使丹尼爾的成就顯得不足為道,只能待在對方光芒的陰影中,丹尼爾心中的不平衡逐漸讓兩人關係變質。他們好似兩條交叉線,曾經相交大放異彩,如今卻漸行漸遠……

即便最後的結局帶有一絲遺憾,阿莫斯與丹尼爾提出的『展望理論』依舊影響世界深遠。

在這個理論中,有幾個特別引起我共鳴的想法:首先是『代表性偏誤』:一件事情如果發生得過於典型,那我們往往會照著過去面對相似事件的思維走,而忽視兩者間的差異或背後的細節。舉醫療上的決策為例,一個醫生面對一個很典型的病症,便直接斷定病人患病種類,卻忽略了隱藏在背後真正重要的病症;

接著是『心靈的可近性偏誤』:越是容易浮上心頭的情境,也就是說可得性越高,人們就會判斷它的發生機率越高。像是醫生在診療上,也經常以較常發生或是最近發生的病症做醫療上的優先診斷。或是在面對決策時,我們通常不會想到特殊案例,而是優先聯想到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;

最後是『定錨的偏誤』,在未獲得足夠資訊前,透過第一印象給予判斷。我認為這也是人們最廣為常見容易犯的錯誤之一,我們看到一個全然陌生的人事物,往往藉由第一印象直接做出判斷,而之後的思維都會跟著第一印象的想法走,如同書中所說:「一旦我們採取特定的假設或詮釋,便會誇大這個假設的可能性,很難再用不同的方法去看待他們。」

以上都是人在邏輯思維中常犯的錯誤,放在醫療中的決策行為上卻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,甚至是一個生命的逝去,那要如何使這些決策更精確呢?

答案是:他人的監督與檢驗以及臨床的試驗數據。書中提到:「當人們心智被誤導,自己很難察覺得出來;反之,當別人被心智誤導,他們卻看得很清楚。」透過第三者的檢視及提供意見,可以發現自己不曾察覺的思維偏誤,另外,在和別人討論的過程中也能激發出不同的觀點;

而臨床上的數據則是多年來統計下來的結果,可以輔助醫生在直覺下的醫療決策,像是在書中提到的「實證醫學」,其核心概念就是要用具體的數據檢視醫生在治療上的決定。不論是在醫療或是其他領域上,透過以上的兩種方式,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判斷的精確性。

同時書中也提到一個觀點:「我們必須接受人為失誤,而不是一位否認或妖魔化。」

經濟學家認為,人是理性的,但在阿莫斯和丹尼爾的觀點中,人在做決策時是非理性的。我也認同人無法絕對理性的想法,因為我們會有情緒,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和不同的過往,這讓我們產生了偏見以及關於自身的主觀想法,因而無法做出準確度百分之百的決定。

然而,對於人類的這項特質是不需要感到遺憾的,因為,人的感情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,我們需要做的是去接受以及與之共存。像是書中主角阿莫斯和丹尼爾,從相識到決裂,他們的人生中也曾做出許多不理性的行為,也許會因此後悔,甚至抱有遺憾,但是,也是因為如此激烈的情緒,更能凸顯兩人之間對彼此的重視。那些悵然若失的結局,追悔莫及的曾經,都是因為愛而產生,精彩與記憶深刻的回憶皆源自於感性和情緒的波動。我們或許可以改善在決策上的非理性行為,卻不能否認感性為生活帶來的美與價值。

也許我們應該進一步思考的是,透過大數據和理性分析決策的同時,如何保留人類不理性的優點,發覺那些在冰冷數字下無法看到的人性與情感。數據能呈現外在的整體表現,卻不能看透一個人的內心想法和個性,然而很多事情看中的不只是一個人的能力,更是這個人是否適任。

像是在面試時除了看到由各種數據綜合而成的個人表現,我們是否也能透過他的故事和行為舉止來看他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,適不適合這個職位?或是在醫療決策上,除了靠數據輔助,我們是否能進一步關心病人的心情和需求,給予心靈上的支持和溫情?這些對提高決策精確性毫無助益的情感部分,卻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,畢竟,所有的決策最後都得回歸到人身上,一味地追求理性和數據反而會本末倒置。

 書中提到:「意識到自己的偏見,學習有效的方法來降低和消除判斷時可能導致偏見的原因。」橡皮擦計畫一書的主旨在於讓人先認知到自己會犯錯的地方,再透過方法改正人在思維中的偏誤,然而值得注意的是,我們並非要矯枉過正,達到絕對的理性,而是在保留人性優勢的基礎上,透過做出更精確的決定,使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。

閱讀此書的體驗就如同一場重新認識自己思維的旅程,提供我一個全新的觀點,讓我得以開始重新審視自身行為和所做決定。期許未來的我們,不論是在哪一個領域上,都能在抱持同理的態度下做出精確的決策,幫助自己與幫助他人。

arrow
arrow

    Daydre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