傾城之戀篇幅雖短,然而在張愛玲細膩且精闢的描寫下,蘊涵了小至角色的糾葛情感,大到整個時代的人性縮影,使人看盡世態炎涼,從中省思。此篇故事描述白流蘇和范柳源的故事,白流蘇一生坎坷,年輕時因丈夫家暴敗家而決定離婚,回到娘家卻被眾人看輕、酸言酸語,兄長甚至理所當然地花盡流蘇的所有財產。就在流蘇絕望之際,范柳原出現了,兩人的命運在上海相遇後便開始糾葛,始於一場博弈,終於一座城傾。

流蘇和柳原之間的情感,帶著幾分猜忌、捉摸不透,幾分克制、情難自已。兩人從初識後便一直維持著微妙的關係,直到一場戰爭的到來,他們所認知的世界在一朝傾落,間接促成有情人終成眷屬,兩人結為夫妻。

這是張愛玲筆下少見的圓滿結局,卻不禁使人思索,白流蘇和范柳原真的相愛嗎?范柳源曾說:「那時候我們太忙談戀愛了,哪有時間戀愛。」或許,他們的愛情在雙方眼中都是一場博弈,范柳源貪的,是白流蘇的美貌和溫情;白流蘇要的,則是用婚姻保障她的生活品質。兩人在曖昧的話語和互動中也不停地掂量手中的籌碼,白流蘇用她的前途來下注,范柳原則信誓旦旦地認為自己能掌控全局。

「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,誰知道什麼是因?什麼是果?」而什麼是情?什麼又是愛呢?白流蘇和范柳原未必不愛彼此,只是在當時的年代,也許世界上大多數的真心和肆無忌憚的愛都分給了傻子和瘋子,剩餘的一點愛還摻雜了利益、慾望和金錢。不論兩人是否相愛,至少他們最終都得償所願,雙方都成為博弈場上的勝利者。

同時,這個故事亦體現出人們生存的艱難和生命的荒謬無常,不只是戰爭的無情與殘酷,更是那個時代對女性的壓迫。人們面對戰爭時就如同螻蟻般脆弱,只能無法反擊地東躲西藏,而大時代下對女性的壓迫又何嘗不是如此,「找事,都是假的,還是找個人是真的。」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個時代人們的觀念,大多數人認為女性的生活品質取決於結婚對象,而非出門找工作自力更生,而這不僅是人們對女性的壓迫,甚至是女性自己在潛意識就深信著這些想法和觀念。
    當時的女性,從小就得依父母之約、媒妁之言安排結婚生子,服侍婆家和自己的丈夫。若不幸在婆家面對虐待和家暴,多數人鑑於禮教、臉面,或被他人強迫,或是自己選擇,只能默不作聲、繼續容忍。最後如同《金鎖記》中的曹七巧,不僅在壓迫下扭曲了性格,甚至還將從前遭遇到的惡意施加在下一代上,同時也將迂腐的觀念和不通人性的迫害傳遞下去。

反觀選擇離婚的流蘇,是張愛玲筆下很有新時代想法的女性,然而她不僅被外人議論,甚至被自家人唾棄。在白家的高牆深院內,他們依舊奉行著傳統的禮教,離婚在他們眼中根本是無稽之談:「你別動不動就拿法律來嚇人,法律啊,今天改,明天改,我這天理人情,三綱五常,可是改不了 !你生是他家的人,死他家的鬼….。」面對時代的壓迫,流蘇勇於衝破白家的傳統桎梏,靠自己向外尋求希望,然而在整個大時代的環境下,女人若想要衣食無憂大多只有婚姻這個選項,流蘇最終還是遵循著這條道路。她一方面對抗著傳統體制,一方面又不得不臣服於現實面,和時代下其他女性的軌跡重疊。

    不過,我認為,這個故事想傳達的,不只是人生的艱難與困頓,更是生命的堅強和韌性。在這個時代下,不論是百姓還是女性的處境雖然艱辛,但為了生存,人們總會找到方法堅持下去。如同在戰火摧殘的城市中,人們即便被恐懼、無助支配,依舊抱持著希望,努力地活下去;流蘇雖然從小在封建的大家族中成長,然而她依然勇於提出離婚,遠離家暴敗家的丈夫,最終就連總愛嘲諷流蘇的四奶奶也決定和四爺離婚,也許並非為了多麽崇高的理由,但生命的韌性總會讓人變得堅強,進而勇於向前改變。

傾城之戀,傾的城不只是香港,更是那些老舊陳腐的體制,「白公館裡說: 『我們用的是老鐘』...。他們唱歌唱走了板,跟不上生命的胡琴。」故事開頭的一段話便讓我們得知,張愛玲筆下的這個時代,是一個由舊轉新的交接點,然而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依舊深植人心,於是一場戰爭開打,開戰的是每個不得不衝破體制的人,他們用鮮血打破桎梏,犧牲許多才重拾自由。雖然城傾了,依舊會留下斷垣殘壁,但相信每一代都會有人前朴後繼地衝撞,推動著時代的齒輪,也許有人會被其碾壓,卻也有人從縫隙中闖出一條道路,迎向思想更進步的未來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心得 小說心得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ydre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